秦皇岛港自动化配煤。 郑钧 摄
今年1-9月份,我国实施严格的限产政策,导致煤炭供应端收缩,港口煤炭资源紧张,“船等货”现象屡见不鲜,煤价快速上涨。持续上涨的煤价,增加了电厂煤炭采购成本,牵动着国人的心。
1.
抑制煤价上涨 市场开启回调模式
从9月8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煤炭供需会议,出台了释放产量、增加运量等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
10月底,国家发改委提出尽快拉高秦皇岛港(以下简称“秦港”)场存,以抑制煤价快速上涨的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采取措施,增加运量;太原铁路局提出:在秦港流向,将进一步增加煤炭运量计划,由原计划的日均77列增至89列;并要求11月13日秦港库存要达到600万吨,11月底达到800万吨。
目前,国内所有的大型煤电企业均在秦港中转货物;此外,还有400多家煤炭贸易商在秦港开展煤炭交易。作为老牌运煤港口,秦港较其他港口具有中转能力强、场地垛位多的特点,更适合贸易商交易,是煤炭市场的“晴雨表”,也是煤炭价格的“风向标”。
其煤炭交易情况、价格走势、库存变化以及煤炭吞吐量的增减,影响着煤炭市场的走势和煤价的变化,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煤电企业、经销企业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开发和编制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及时、客观反映了环渤海地区煤炭现货交易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更好的引导企业合理决策,并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2.
交易相对活跃 大港地位难动摇
此次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的重担放在秦皇岛港,显示了秦港煤运主枢纽港的重要性,煤市“晴雨表”作用凸显。
首先,尽管秦港煤运压力减轻,吞吐量不如黄骅港,但市场份额仍然不小。今年以来,受准池线发力,部分伊泰和准混煤从大秦线转到准池线,分流到黄骅港,秦港煤炭吞吐量下滑非常明显。据统计,今年1-11月份,秦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4亿吨,同比减少6000万吨,比同期黄骅港煤炭吞吐量低2000万吨,但秦港在北方港口的煤运市场份额仍高达26%,煤炭吞吐量在北方港口中位居第二。
其次,秦港场地大、煤种多,交易相对活跃。尽管秦港煤炭吞吐量下滑明显,但仍为主力运煤大港;且秦港地理位置优越,水域环境好,集疏运能力强,其煤炭吞吐量远远高于唐山港和天津港。秦港具有客户群范围广、煤种多等优势,秦港场地堆存着山西、内蒙、陕西、河北等地发运的140多个煤种,下游用户有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客户。大型煤电企业如中煤、神华、伊泰、同煤、浙能、国电、中石化等均在秦港安家落户,秦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难以替代。
再次,秦港存煤能力强,堆场大,更加适合煤炭交易。秦港分为四个煤炭公司,设计运输能力1.88亿吨,最大运行能力接近2.5亿吨,存煤能力高达950万吨。而黄骅港,分为煤一、二、三、四期,设计运输能力为1.83亿吨,黄骅港存煤能力仅为380万吨。尽管今年有内蒙等地大量优质煤炭进入黄骅港下水,但黄骅港场地相对狭小,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出现的封航,可能会造成压船、压煤或运输不畅的现象。相比较之下,秦港场地大,存煤能力强。一旦遭遇连续2-3天的封航,也能应付;秦港场地“蓄水池”作用明显,回旋余地相对多一些。
3.
保证供应需求 大秦线运量提高
为了保证电煤供应和客户需求,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太原铁路局加大了对秦皇岛港方向的货源调进力度,大秦线运量提高;其中,晋北资源进港量快速增加。预计12月份,秦港库存难有大幅回升,原因如下:
首先,下游需求不足。12月份,沿海六大电厂日耗水平肯定将出现环比增加,但增幅有限,预计12月份,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合计会达到65万吨左右,煤炭需求不足。
其次,进港煤炭数量不足。受准池线发力、优质资源分流影响,大秦线发运量难有大幅增加,更何况大秦线部分车皮运力还要确保直达运输,保证华北地区京津冀电厂的冬季用煤需求,环渤海港口方向的车皮增量是非常有限的。
再次,煤企发运更加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煤企业会根据下游实际需求和港口提报的“接车菜单”进行装车发运。在下游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煤企不会加大发煤力度,进行超“菜单”发车,造成煤炭压港;而煤价下跌后,价格出现倒挂,贸易商发运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第四,秦港煤种越分越细,进港煤种不但按发货人单堆单放,而且按收货人也进行了分堆;造成场地垛位不足,堆存能力下降。
第五,秦港发运效率提高,便于场地存煤释放。一旦天气转晴,秦港煤炭发运就会转入正常;下水量增加,有利于释放高库存,减轻场地压煤压力;在随后的煤炭运输中,秦港势必出现煤炭进出港数量保持平衡的态势,促使秦港库存很难再有大幅增加。预计本月,秦港库存会保持在600-700万吨之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