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甘琛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参与起草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印发实施,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多式联运战略定位,开启了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新征程。当前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现状如何?如何破解瓶颈?港口企业如何借机推动转型升级?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政策助力 多式联运迎黄金期 何谓多式联运?通常的解释是,“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根据交通运输部调研结果,大多数的多式联运线路运输费用低于公路直达运输费用,成本平均降低约30%。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交通物流处副处长刘希龙认为,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多式联运表面看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从深层次看,做好多式联运对于整个经济运行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以中西部经济合作为例,多式联运的发展可以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跨区域产品流通,进而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我国将力争实现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比2015年增长1.5倍。届时,多式联运运量比重将达到7.25%,比现在提高4.35个百分点。以此推算,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约3.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4350亿元左右。到2020年,如果公路中长距离运输向铁路转移10%,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将下降约1000万吨标准煤,节能减排效益十分显著。 不过,现实情况并不乐观。目前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运量规模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运行效率不高,货物中转转运所耗费的成本约占全程物流成本的30%。 多式联运发展滞后,已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短板”。为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制定上给予了足够重视,《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陆续印发。近日,交通运输部又正式发布了《货物多式联运术语》、《多式联运运载单元标识》两项多式联运行业标准,将于2017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交通运输行业首次颁布多式联运行业标准,填补了多式联运标准的空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参与起草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也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将助推多式联运发展迎来黄金期。 海铁联运 港口发展新增长点 目前,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较快,尤其是海铁联运量增长较快,已成为港口发展新增长点。 海铁联运是一种进出口货物实现铁路与海运无缝对接的方式,货物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 来自青岛港集团的消息显示,青岛港大力实施的“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取得积极成果,2016年全年完成海铁多式联运集装箱48.3万TEU,同比增长60%,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大连港2月7日对外发布消息称,2016年大连港海铁联运业务以全年40.6万TEU的作业量,同比增长17%。 长江沿线港口铁水联运也发展较快。重庆果园港“前港后园”和铁水联运功能基本形成,水水中转、铁水联运2016年分别增长22%、90%。 从全国范围来看,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从2010年的141万标箱增长到2015年的236.6万标箱,年均增长10%以上。 海铁联运业务量较快增长,与港口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分不开。去年,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国家示范项目,青岛港抓住这一契机,全力推进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发展。截至目前,青岛港共开通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线31条,其中省内班列20条,省外班列7条,过境班列4条,基本形成了“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的横贯东西“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为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通海陆双向物流通道,更深层次地开展区域合作,支撑国家战略实施奠定了基础。 北方另一大港天津港也进一步加强海铁联运陆上通道的建设。去年,由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分别发往广州和包头的集装箱班列开出,标志着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对于进一步完善天津集疏运体系,促进海、空、铁多种运输方式有效整合具有重要作用。据悉,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开通运营后,天津港通过铁路网,连接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4个过境口岸,进而联通“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欧等地,形成了新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快速通道,提升了国内集装箱发运和接卸能力,同时为做强做优“津蒙俄”“津新欧”物流通道品牌提供了基础支撑。 青岛港、天津港只是我国加快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我国推动建设了150个左右公共服务属性突出、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主要港口疏港公路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基本建成。6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通道建设不断深入,200个左右甩挂运输试点项目成效显著,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相关专家指出,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海铁联运集装箱作业量依然保持着强劲态势,随着海铁联运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将继续较快增长,成为港口发展的新增长点,带动港口转型升级。 统一标准 补齐短板破瓶颈 多式联运发展面临多重利好,但仍有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市场环境不完善、协同衔接不顺畅、法规标准不适应、先进技术应用滞后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短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巡视员王水平表示。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运输所副所长谭小平表示,由于长期体制分割,目前我国不同运输方式在票据单证格式、运价计费规则、货类品名代码、危险货物划分、包装与装载要求、安全管理制度、货物交接服务规范、保价保险理赔标准、责任识别等方面均有各自不同的要求或标准,难以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票结算。 把不同运输方式的标准和规则统一起来,成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强化多式联运标准与服务规则的有效衔接,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多式联运发展的软实力。 “《通知》首次提出发展内陆集装箱技术体系,开创性提出要研究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大尺寸、大容量内陆集装箱,为下一步组织产业化研发和推广应用确定了基调,将对我国内陆多式联运的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谭小平说。 “一次委托”“一口保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多式联运业务场景,建立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管理规则的有序衔接协调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物流促进处副处长任宏伟介绍,结合正在开展的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商务部将以推广标准化托盘为抓手,以“不倒箱”“不倒盘”为目标,做好多式联运在车辆、托盘、包装等方面标准的衔接。海关总署监管司货管二处处长李华东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加大监管制度创新力度,尽快建立多式联运商务单据体系,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逐步降低转运货物的物流成本。 据悉,交通运输部近期组织发布了《货物多式联运术语》《多式联运运载单元标识》等标准规范,将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发展多式联运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
|